价值中国 - 财经商业新媒体
热点观察
正在读取登录信息...

上海自贸区:金融改革是关键

上海自贸区:金融改革是关键

   中国的亚洲金融中心梦想已经很多年了,上海能否成为亚洲的金融中心,在亚洲就有几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新加坡、吉隆坡、香港、东京、釜山。这些城市在金融方面都有各自的优势,也为成为金融中心而做出了很多方面的努力。那么中国,亚洲第一经济大国,世界经济总量第二的经济体,应该有一个什么样的金融中心来适配中国的经济规模呢?

 
  7月3日,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通过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8月22日,商务部发布消息,国务院近日正式批准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
 
  自由贸易区落户上海,将会对上海以及周边地区带来哪些影响和红利?多位专家表示,上海创建自贸区,将促进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特别是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国家战略,是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改革创新,核心是制度创新,而非优惠政策。
 
  中国经济改革到了制度改革的深水区,不改革则全盘皆输。残酷的现实摆在面前,不改革,政府主导投资式经济的模式不可能改观;不改革,房地产依赖症不可能摆脱;不改革,中国出口低端制造品,以环境与苦力换外汇的路将越走越窄。上海自贸区的建立,是现实倒逼的结果。
 
  政治局会议将上海自贸区定调为:上海自贸区是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在新形势下推进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对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积极探索管理模式创新、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具有重要意义。
 
  上海自贸区的设立已经在中央层面达成共识,必将冲破层层阻力力推下去。8月27日的政治局会议强调转变“地方政府职能”、“要把职能转变作为改革的核心、把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作为重要抓手和突破口”,进一步强化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重要性。上海自贸区此时的推出,不免让人回忆起当年的朱镕基在上海,一个图章办事风格。在中国改革进入深水区的今天对于中国整体的经济复苏和政府职能改革有巨大的意义。
 

金融改革先行先试

 
  “金融与贸易密切相关,发展自贸区必须把金融配套搞好。对自贸区企业来说,一是经营便利,可以开展许多以前不能从事的业务;二是交易成本降低。”复旦大学证券研究所副所长王尧基接受中国经济时报采访时表示。贸易自由度的提高会对金融自由度提出更高要求,而金融自由度的提高又会促进贸易发展。
 
  他认为,企业经营便利离不开金融服务的支持,如在自贸区内提供融资租赁、保理等服务。另外,外向型企业的利润很容易在汇率波动中受损。而在自贸区内,企业可更方便地通过套期保值等手段来规避风险。自贸区的企业还可享受到人民币自由兑换、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等先行先试的好处。
 
  上海财经大学世界经济与贸易系副主任陈波表示,上海建自贸区不是简单的搞自由贸易港,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开放金融,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结算。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现代金融研究中心主任潘英丽称,自贸区建设的推进,将使海上保险(放心保)等海运服务业务得以培育,解决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中的金融支持问题。
  据悉,上海金融办副主任徐权上个月在陆家嘴论坛(官方站)发布会上透露,建自贸区意味着金融改革可以先行先试,与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金融业对外开放、金融市场产品创新以及离岸业务相关。
 

加快建设国际金融中心

 
  一个值得注意的背景是,正在创建的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最新的国际排名出现下滑迹象。今年3月,伦敦某智库集团发布最新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上海排名比上期下滑了5位。王尧基分析认为,下滑的主因是中国金融的市场化及对外开放滞后于实体经济,而目前日益加剧的“金融脱媒”、股市的长期低位徘徊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迅速增长,正在对中国金融改革形成倒逼之势。对此,中国迫切需要加快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证券市场的市场化改革以及金融领域的对外开放水平。
 
  王尧基称,有些金融改革举措一开始就在全国推开的话风险太大,可考虑在上海自贸区先行先试,为全国探索经验。上海自贸区的设立,相当于提供了一块“试验田”。上海自贸区先行先试的经验,可先在上海金融中心推广,进而在全国推广。
 
  据《解放日报》报道,上海市委书记韩正近日在浦东新区调研时指出:“我们将要建设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国家战略,是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改革创新,核心是制度创新,而不是优惠政策,意义特别重大。”
 
  对此,王尧基认为,金融业发展方面尤其需要制度创新,目前国内金融业发展受到的制约主要来自于制度方面。对这些企业来说,重要的是制度创新而不是优惠政策。建立自贸区,以及制度创新、业务范围扩大等许多方面都可以先行先试,比单纯给企业税收等优惠更有吸引力。
 

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当前金融开放需要突破的一个方面,是影响资本输出的很多限制有必要取消。从人民币国际化角度来说,短期的一个重要目标在于计价功能的发挥,使人民币能够留在海外,贸易投资及国际金融交易使用人民币计价。而这需要企业与金融机构走出去,积极参与海外的贸易投资。
 
  从未来三至五年汇率变动趋势来看,是中国资本走出去的最佳时机。美国将逐渐退出量化宽松,利率回升,海外资本有可能回流,美元将走强。未来三至五年,人民币相对稳定,甚至有轻微的贬值,有利于企业和金融机构走出去。国家外管局会推动制度改革,但制度的梳理需要时间,上海搞自贸区可以走得更快些。
 
  金融开放的另一个重要含义是服务业开放,是整个现代服务业的开放,包括投资咨询、法律服务等。通过服务业的开放,一方面促进国内金融业发展,提高效率,另一方面帮助企业走出去。亦有传闻称或允许外资银行在上海自贸区设全资子公司,若外资银行设立子公司没有限制性门槛,对人民币海外使用非常有帮助。外资机构在自贸区拿到人民币,更容易获得流动性头寸,可为海外客户使用人民币提供方便。外资银行对外资企业的服务更有优势,服务上更易对接,应进一步放宽外资银行的准入限制。这不仅会吸引更多的外资银行,而且会带动更多外资企业进入自贸区。特别重要的是,自贸区设立后,金融机构还可在其中方便地开展诸多离岸金融业务。
 

自贸区的核心设置

 
  自贸区涉及金融方面的试点核心是:1、人民币资本项目开放;2、利率市场化;3、汇率自由汇兑;4、金融业的对外开放;5、离岸金融;
 
  90年代之后,中国经济体制已经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意味着过去那种完全推倒重来,以至于在推倒过程中,因为步率不一致而导致的双轨制问题,在当前完整的市场化机制之下恐怕难以复制。
 
  这种模式下,上海自贸区的命题其实更加宏观,没有资本积累的普通人想要从这个过程中空手套白羊,难度其实并不亚于买彩票中奖。
 
  人民币自由兑换意味着人民币真正意义上的走出去,以前没有改革,是以为内要避免国际游资做空人民币。现在游资之所以无法自由做空人民币,很大原因就是因为人民币无法自由兑换,外资无法获得打货币战需要的筹码,同时,汇率受到央行管制,这让游资在做空人民币的过程中必然要承受巨大的代价。眼前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和资本项下的开放,确实很容易导致国际资本尤其是没有真实贸易背景的游资通过这一平台疯狂套利,对国内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造成冲击,反过来影响人民币资本项目开放的进程。
 
  当下摆在面前的,是全球风起云涌的零关税贸易秩序。不管是各国的自贸区,还是即将上路的全球第一个TPP,都万变不离其宗。各方都在期盼上海自贸区在零关税这个问题上能高屋建瓴,做足文章。国务院去年底就已经批复,在虹桥和普通国际机场中转第三国的45个国家外籍旅客,可以享受72小时的过境免签政策,有这个基础,再加上自由贸易区的项目,上海自贸区极有可能是贸易和购物零关税的自由港。
 
  在老百姓生活上,有人说上海自贸区就是要再造一个香港,也许这话有点过头,但起码比较相近。至少比如买国际名牌包这样的事情,会吸引不少去香港的游客。近年来,内地人向香港的涌入疯狂抢购奶粉、药品等现象已经引起港人的极大反感,认为大陆人扰乱了香港次序抢占了资源,上海自贸区的挂牌肯定会“解决”这个问题,不知道到时候香港会不会后悔。
 
  按照目前的规划,上海自贸区分为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和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等4个区域,前3个区域更注重物流港口运输,眼前或许只有机场会出现民用商品的销售,购物能不能想象的像香港这样便利,肯定是需要时间的。
  自贸区挂牌后,很多入驻的外资相对在自贸区外的中国领土区域入驻时节约更多的经营成本,获取更多的利润,简单说手头上的钱会多出来。多赚的钱,总是会抽出一部分强化人员环节。更有兴趣去招揽上海市内或长三角内各自贸区以外区域的各行业优秀人才,薪资福利当然是比原来高的。到时候的人才市场会出现一个现象,就是原先上海各处及长三角各处各行业的最优秀人才群体,会有很多流到自贸区内外资企业中。
 
  当然,自贸区成立后,区内多出的很多外资,或者改头换面成外资的企业们,其中很多不会是真外资,而只是在海外注册个名号,回到自贸区内冒充外资的“中国外资公司”。这种“外资企业”只不过是为了进自贸区享受政策的,以便对进不去的同行业民企之类形成更大优势,卷钱更方便。
 
  上海自贸区的开放肯定存在不小风险,但是否因为有风险,就要缩小开放口径呢?不是。没有改革的跟进,开放带来的财富注定将是短期的,甚至是更具风险的。只有改革与开放并行,效应才能长期释放,并为全国复制。此前在其他地区搞的金改试验,为什么在全国推不开来,就是过于注重“风险可控”的考量,而失去了先验意义。
 

上海自贸区不要政策,要改革

 
  要政策的做法,始于改革开放初期。那时候,对于一些试点地区,就通过给予一些特殊的优惠政策进行支持。这种做法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取得过一些成绩。但是,副作用太大。将特殊政策给予某地,本质上是在牺牲其他地方公平竞争的机会;比如给予某地税收方面的优惠,实质则是这部分负担由他人来承担了。更糟糕的是,一些地方几乎养成了坏习惯,习惯于向中央政府或上级政府要政策,一旦没有政策,就几乎寸步难行。
 
  自贸区要的改革是要放弃过去的一些老做法,过去各种各样产业振兴规划,这些政策红利来支持经济,想法很好,但往往政府主导太多,造成过度贷款、过度投资,形成最多的就是产能过剩。自贸区对政府的一个要求是放松管制、用市场机制来改革,提供制度红利就行了,用市场那种“看不见的手”的力量去替代“看得见的手”。
 
  所以上海自贸区的意义堪比深圳特区。上海自贸区的建设,就是个涉及到全方面改革的一块试验田。如果它成功了,马上紧跟而上的天津自贸区、等等,全国各地可能就复制了。
 
  继上海之后,国内多地拟启动自由贸易区申报,包括沿海的广州南沙、天津、厦门、大连等,而重庆、舟山等拥有国家级新区的城市也形成了所谓申报自贸区“第二梯队”,同时又有“海沙琴”联合申报广东自贸区的提议,以及前海携手香港申报自贸区的奇想!
 
  如果从中国区域开放的阶段性产物来看,特区似乎是1.0版,新区是2.0版,自贸区则可称为3.0版。当然,这其中还有开发区、高新区、保税区等附属性版本。
 
  在上世纪80年代,以特区为标志性开放区域时,全国有4个特区,有14个沿海开放城市以及相应的15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在上世纪90年代,以新区为标志性开放区域时,全国出现了一个浦东新区,并在新世纪前十年拥有3个国家级新区,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则有54个,开发区里则延伸出保税区、出口加工区等特殊类型。上个月,上海自贸区获批,则可能启动了中国区域开放的3.0版。
 

上海自贸区的最大风险是权力与金融

 
  被赋予重任的上海自贸区能否成功,有两大关键点。
 
  首先是政府职能转变,这方面已有“尚方宝剑”。8月16号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首次提出,在上海自贸区探索实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即政府定出一个投资领域的“黑名单”,名单之外“法无禁止即可为”。国务院常务会议还讨论通过拟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关于授权国务院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国务院决定的试验区域内暂停实施外资、中外合资、中外合作企业设立及变更审批等有关法律规定的决定草案。甚至有关投资方面的几十条法律,上百的法规规章,在自贸区内不再适用。
  这个重大举措将直接约束政府对市场的干预权,以及东道国对于贸易的自由裁量权。不论境内外的企业,除极个别特殊行业如基金期货等行业外,实行备案制,从国务院、发改委到上海地方的审批权,在自贸区内将大幅缩减,简言之,上海自贸区将成为巨大的自由港,面向香港奋起直追。关键在于中央各部委是否愿意真正放权,如果表面放权支持,心里不爽脚底使绊子,上海自贸区改革不可能成功。
 
  如此巨大而主动的自我开放,是前所未有的尝试,如果刀锋一般严重地割伤保守者,可以想像以卖国的名义进行的抨击,与抨击WTO相同。开放趋势面前,一切攻击都会被历史粉碎。以往我们名义上为了保护中国的本土企业,实际上中国的核心技术并非靠保护得来,反而保护了落后产能,与渗透到几乎一切市场领域进行审批的政府权力。上海自贸区的设立,显示有关方面意识到,重商主义与权力的叠加,已经让中国市场经济举步维艰。
 

金融效率与风险的控制

 
  深圳前海尝试的是小范围的境外人民币回流投资,而上海自贸区则是更大范围的汇率与利率市场化尝试。
 
  东南亚等后发国家在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都尝试过汇率市场化,但由于经验、能力与经济实力不足,开放到一半,就积聚起巨大的债务与泡沫,短时间内泡沫崩溃。事实上,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一个后发国家成功地进行彻底的汇率市场化改革,甚至发达国家也风险重重。日本汇率彻底放开结果是泡沫上升而崩溃,美妙的欧元禁不住次贷危机的轰炸,再也无法与美元旗鼓相当。
 
  人们最担心的是,人民币重蹈东南亚与日本货币泡沫覆辙。有媒体披露,根据方案,将在自贸区内先行试验人民币资本项目开放,在此基础上实现企业法人可在自贸区内自由兑换人民币。此外,上海自贸区拟将作为中国加入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的首个对外开放窗口,将在泛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谈判中为中国加分。
 
  不出意外的话,企业将排队在自贸区备案,境内外大规模的货币将涌向自贸区,形成庞大的货币堰塞湖。货币自由的原则就是,打开一道缝,就相当于开了一扇窗,开了一扇窗就相当于开了一道门。自贸区的货币水位必然带来人民币升值压力,也会带来更多的资产泡沫。这是金融业监管者持保守态度、不积极支持的最大理由。汇率风险是自贸区面临的最大风险,如果产生泡沫外溢,将给反对者提供最好的武器。
 
  有鉴于此,预计自贸区的贸易企业、服务企业、科技创新企业、物流企业等将得到更大的货币兑换自由度,而资本项目彻底放开有待时日。但迟早会放开,资本项目不开放的自贸区如同跛脚鸭,难以前行。
 
  上海与香港没有可比性,香港的特殊地位导致其模式不可能在内地大规模复制,只有沉沦几十年的前东亚金融中心、航运中心上海,作为国企重镇改革相对滞后的上海,成功模式才可能复制到内地其他地区。因为,60多年的历史使上海与中国其他城市有了相同的基因。
 
  这岂止是上海保卫战,如果上海自贸区不成功,中国不通过改革绝地翻身,则中国经济战败、金融战败指日可等。
价值中国网编 2013-08-28
手机版
最新评论 更多
张德文 评论了 马云所谓“新计划经济”将取代市场经济?
统一人类文化什么是文化?文化是人类认识与改造世界的成果,认识的成果是精神文化,改造的成果是物质文化。文化是以认识形成与开拓人的精神世界——构筑灵魂——文化铸魂,驾驭人的思想和行为,使人的行为从自发到自觉,从盲目到理智,从迷信到科学,从谬误到…
张德文 评论了 马云所谓“新计划经济”将取代市场经济?
社会和谐原理你为多少人的生存发展,广义地说是为人类个体、群体、整体与自然万物的和谐发展,创造与提供了多少有利的条件,你的人生价值就有多高,你的德行就有多大,你的人品就有多么可爱,你的人格就有多么可敬,你的心灵就有多么善美,你的思想境界就有多…
张德文 评论了 马云所谓“新计划经济”将取代市场经济?
社会发展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就是和谐,是和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主义就是坚持和谐发展、创建和谐世界,偏离和谐发展的任何理论与实践,都是背离真理的谬误。和谐发展是正反馈的发展机制,人类社会一旦进入和谐发展的轨道,必将实现腾飞似的发展。政治…
张德文 评论了 马云所谓“新计划经济”将取代市场经济?
人的发展方向人的发展,每个人的发展,都是以他人和过去的社会发展为基础,以为他人和未来的社会发展创造与提供了多少有利的条件这一客观实际——人生价值与精神境界为标志,不是以拥有的权力、占有的财富、获得的荣誉、社会的地位、形成的势力——权、钱、名…
张德文 评论了 马云所谓“新计划经济”将取代市场经济?
提高人性什么是人的本质属性?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主要不在物质(生理)结构,而在精神(心理)文明。求生存是人的自然本能,追求生存的深远意义、广泛价值、崇高境界、高尚人格,才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属性、能动精神、发展标志。这是和谐人性观的基本观点,…
张德文 评论了 马云所谓“新计划经济”将取代市场经济?
和谐发展什么是发展?发展是提高事物促进和谐的功能与相互关系和谐的程度,是使真理在深度与广度上更多地变为现实,是使抽象的、观念形态的真理转化为具体的、物质形态的真理,是使具体事物提高真理的含量,是提高社会与世界的和谐程度,这是和谐发展观。和谐…
张德文 评论了 马云所谓“新计划经济”将取代市场经济?
普世价值什么是价值?价值是具体事物的属性,是具体事物中真理的含量,是从质和量的统一上对具体真理的度量,促进与实现和谐发展的功能,是它的质,这种功能起作用的时空范围与强度——促进与实现和谐发展的程度,是它的量,是真理转化为现实的尺度。这样的价…
张德文 评论了 马云所谓“新计划经济”将取代市场经济?
追求真理什么是真理?我们追求的真理究竟应该是什么?真理是有利于相关各方共同生存发展的合理关系,能够被不分民族、种族、阶级、文化、信仰与国籍的人类绝大多数接受,能够被人类历史最终肯定的真理,只能是有利于促进与实现人类个体、群体、整体与自然万物…
张德文 评论了 马云所谓“新计划经济”将取代市场经济?
崇尚科学什么是科学?科学是使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实现具体统一的实践活动,是通往预期目标的桥梁、是联结现实与理想的纽带。也可以说科学是使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包括事物的本质属性、实际联系、变化规律)和创造符合主观认识的客观实…
司建国 评论了 中国经济见底了吗?
不能仅从经济面上去讨论问题,政府会想方设法守住这个“底”